躺著的姿勢
術后回到病房的媽媽需要頭偏向一側、去枕平臥。去枕平臥的原因是大多數剖宮產選用硬脊膜外腔麻醉方式,術后去枕平臥可以預防頭痛;同時,平臥位
頭偏向一側,還可以預防嘔吐物的誤吸。護士會將尿管引流袋及輸液管妥善固定放置在合適的位置,并在新媽媽臀下墊好衛生巾,還會定時為新媽媽按摩子宮,觀察
子宮收縮和陰道流血情況。
腹部放置沙袋
有時護士會在新媽媽的腹部放置一個沙袋,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腹部傷口的滲血。護士們會按規定每隔一段時間為新媽媽測量血壓,查看面色,測量脈搏和體溫,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小便的顏色、尿量的多少、尿管是不是通暢等等,并將這些情況記錄下來。
堅持補液
防止血液濃縮、血栓形成:孕婦在試產期內消耗多、進食少、血液濃縮、加之孕期血液呈高凝狀,故易形成血栓,誘發肺栓塞,導致猝死。故術后三天內常輸液,補足水分。
及時哺乳
寶寶餓了,護士會把他抱給媽媽,媽媽一定要將這最珍貴的初乳喂給寶寶。這是值得回味的經歷,留給寶寶也留給自己。寶寶的吸吮還可以促進子宮收縮,減少子宮出血,使傷口盡快復原。
如何母乳喂養
如果你打算進行母乳喂養,做完手術進病房后就可以開始了。讓護士告訴你怎么樣在側臥位的時候喂奶,或者像夾橄欖球一樣把寶寶夾在腋下喂奶,這些都不會壓迫到你的傷口。
禁食
在術后6小時內應當禁食。這是因為手術容易使腸子受刺激而使腸道功能受到抑制,腸蠕動減慢,腸腔內有積氣,因此,術后會有腹脹感。為了減輕腸內脹氣,暫時不要進食。
注意陰道出血
剖宮產子宮出血較多,家屬應經??匆幌玛幍莱鲅?,如遠超過月經量,應通知醫生,及時采取止血措施。
防腹部傷口裂開
咳嗽、惡心嘔吐時應壓住傷口兩側,防止縫線斷裂。注意體溫:停用抗生素后可能出現低熱,這常是生殖道炎癥的早期表現。如超過38度,則不宜強行出院。
感覺惡心
手術后,你可能會覺得頭重腳輕,可能還會感到惡心。惡心有時會持續48小時,不過,醫生會給你用一些藥物來減輕不適。很多媽媽還會覺得全身瘙癢,特別是那些通過硬膜外或腰麻用過麻醉劑的媽媽們。如果你也出現這種情況,要告訴醫生,醫生可以給你用一些藥緩解不適。
傷口疼痛
你也許會覺得切口部位麻木和酸痛,而且傷口會輕微鼓起、腫脹、顏色也比正常的膚色深。醫生會每天來看你,了解你的恢復的情況,檢查傷口是否在正常的愈合。最初,在打噴嚏、咳嗽,或者做其他會對腹部造成一定壓力的動作時,你都會感到疼痛,但你會感覺一天比一天好。
止痛的辦法
麻藥勁過了以后,大多數新媽媽會感覺腹部傷口疼痛,這時可以請醫生開些處方藥,或者可以使用陣痛泵緩解痛苦。
產后進食
剖宮產6小時后可以飲用一些排氣類的湯,如蘿卜湯等,以增強腸蠕動,促進排氣,減少肚脹,同時也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。但是,一些容易發酵產氣多
的食物,如糖類、黃豆、豆漿、淀粉類食物,應該少吃或不吃,以防腹脹更加嚴重。術后六小時可進食些燉蛋、蛋花湯、藕粉等流質食物。術后第二天才可以正常地
吃粥、鯽魚湯等半流質食物。
盡早活動
這是防止腸黏連、防止血栓形成、防止猝死的重要措施。麻醉消失后,上下肢肌肉可做些收放動作,術后六小時就可起床活動。這樣可促進血液流動和腸
胃活動,可防止血栓形成,還可防腸黏連。此時特別需要注意保暖以及各種管道的暢通情況;勤換衛生巾,保持清潔;腹部的沙袋需放置8小時;12
小時后,新媽媽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可以改變體位,翻翻身、動動腿。術后知覺恢復后,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,24小時后應該練習翻身、坐起,并下床慢慢活
動,條件允許還應該下地走一走,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,使傷口愈合更加迅速,并能增強胃腸蠕動,盡早排氣,還可預防腸黏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他部位的栓 塞。
剖宮產與自然產的生理變化大致相同,但是因為有傷口的緣故,會有更多的不便,新媽媽除了排尿、排氣與傷口等需要特別的照顧,其他的生理護理都與自然產相同。
產后排尿
產后數天新媽媽的尿量會增加,尿管通常需留置1~2天,或等到點滴拔除后約1~2小時移除尿管,拔除尿管后,新媽媽一般可在4~8小時內自己解小便。但是由于腹部傷口疼痛,而不敢用力,造成排便困難。
可以這樣做:
1.攝取足夠水分,避免尿液顏色深黃。
2.避免拉扯導尿管,而產生血尿。
3.避免壓折或扭轉尿管,造成尿路不通。
4.尿管黏貼處與尿袋懸掛處應為同一方向。
5.尿管應放置于膝蓋下方,不可高過膀胱,也不可放置在地上。
6.如有任何不適(如膀胱漲、血尿、疼痛),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。
7.導尿管要等到新媽媽慢慢練習起床、站立、走路之后才能拔除。
8.3~4小時要排尿一次,并注意排尿時是否有灼熱或刺痛的感覺,以防尿道感染。
預防傷口感染
剖宮產的傷口約在下腹10厘米左右,愈合約需一周。肥胖的新媽媽由于皮下脂肪較厚,容易發生傷口感染。
剖宮產傷口的照顧必須遵循兩個原則:一是保持干爽;二是在手術隔天視情況換藥,但是不可天天換,以免傷口剛愈合又撕裂。由于傷口會疼痛,要特別注意翻身的技巧。
可以這樣做:
1.第一周內不可接觸過冷的水,洗臉、洗手也要用溫水。
2.傷口一周內盡量保持干爽并視情況換藥,若有滲濕或出血應馬上通知護理人員。
3.傷口疼痛可視情況服用止痛藥。
4.7天內不可將傷口弄濕,洗澡需采用擦澡的方式。
5.傷口未愈合前勿弄濕,萬一弄濕的話,必須立即擦干。
6.在咳嗽、笑、下床前,以手及束腹帶固定傷口部位。
7.翻身的時候,用一手扶住傷口,另一手抓住床邊扶攔,利用手部力量翻身(而不是肚子的力量)。
8.下床時先圍上束腹,用手腳的力量將身體移到床邊,然后請家人幫忙搖高床頭,側身扶住床緣,先放下一只腳,再放另一只腳,之后坐5分鐘再下床,家屬應在旁適時扶助。
9. 千萬不要因為傷口疼痛, 就不動,應該適當做些恢復運動